【游记】探寻武侯足迹——成都武侯祠、锦里古街

       写游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游玩的速度,索性暂且跳过广元和绵阳篇,先上武侯祠篇吧。

        

  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上午,我一个“觉皇”居然不到早上七点就自然醒了,这是我计划去武侯祠的日子。也许身体隐约知道,对我来说这是个朝圣一般的日子,也是个忍耐多年一朝圆梦的日子吧。

  

  悠闲从容的出门、坐公交、吃早饭,晃悠到武侯祠大门口的时候,还不到九点。景区九点开门,不过这会儿门口已经有几十上百个游客在等待进门。我平素喜欢人少清静的地方,不过人多说明丞相人气高,何况今天是个星期四,非年非节又是旅游淡季,这么多人来看丞相,我高兴。

  

  九点一到,游客陆续入场,估计有十来个人也包括我一进门就直奔讲解服务那里,工作人员看起来轻车熟路,直接帮我们这些散客拼导游团,20元一个人。想想也是,武侯祠游客这么多,全都自己单独请导游讲解的话,讲解员很快就不够用了。

  

  武侯祠的组团导游是通过耳机讲解的,而不是像某些团,导游拿着一个大喇叭扯着嗓子讲。我觉得这样挺好,毕竟旁边就是先主安眠之地——惠陵,但凡对这对君臣有好感的游客,大概都不忍心让武侯祠吵得像菜市场一样让人崩溃头疼吧。不过耳机设备需要借,借的时候每个耳机都需要押个证件或是三百块钱现金,注意,是现金!现金!介意押证件的小伙伴记得提前准备好“毛爷爷”。

  

  讲解服务中心在一进大门的右手边,对了,大门就是上书“汉昭烈庙”的那扇门。导游很快到位,带着我们去看大门和二门之间左手边的那通听上去就特别珍贵的唐碑。

  

  唐碑又叫做“三绝碑”,可能是武侯祠里除了惠陵本身之外最有价值的文物了。导游小姐姐让我们仔细看碑文作者裴度和书法作者柳公绰的落款,还有和底部补刻字迹一对比就高下立判的精湛刻功,这就是所谓的“三绝”了。我最喜欢的是碑文里那句“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裴度曾读古代史书,详尽的探求先贤的事迹,他们当中有的人有侍奉主君的忠贞品格,却没有辅佐主君开创国家的才干;有的人深得立身处世的道理,却不懂治理百姓管理官吏的办法。同时拥有这四方面美德的,就只有诸葛丞相了。

  

  我觉得这位裴老先生真是太会写了,几句话就把我心里想的都说明白了,不愧是“三绝”中的“一绝”。

  

  看过了唐碑,导游带我们转回主路上往二门走。二门的牌匾一定要看:“明良千古”。后来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写下这块牌匾的磕cp届带头大哥是何许人,是个清朝人,叫吴英立。一路走下来,感觉三国和丞相相关的不少古迹都在清朝得到过精心维护和修缮,不知道是不是满人从入关之前就把《三国演义》当军事教材学习的缘故。

  

  进了二门再往前就到了刘备殿,正殿供奉的当然就是昭烈皇帝刘备,一边陪祭的只有孙子刘谌没有儿子刘禅,唉,谁叫刘阿斗乐不思蜀呢。尽管这位好脾气的皇帝和许多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相比其实也没糟糕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至少他相父远离国都八年,他可是从来没拖过后腿的,虽然也没帮上啥忙吧。

  

  正殿左右陪祭的是关羽张飞,两侧是蜀汉文武大臣。这都是后人按着自己的心意安排的,没有魏延也没有法正,我估计主公他老人家不会满意。除此之外,有黑历史的杨仪和马谡也不在陪祭之列。说到魏延和杨仪,唉,这俩人也太不体谅丞相的苦心了,我估计看到他俩下去,丞相大概会立刻把这俩人拉黑,再也见不到才好。

  

  刘备殿对面的墙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这个太有名,就不啰嗦啦。

  

  

  从刘备殿继续往下走,前面是个过厅,过厅上的牌匾才是“武侯祠”,然后再往前就是诸葛亮殿了。这一路的对联我都看不太懂,只有诸葛亮殿的“攻心联”除外。没办法,这个太有名,来之前就看过专家们各种神仙吵架分析作者想表达啥意思,吵架的焦点大概就在那一句“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嘛,丞相脑残粉一枚,看到赞扬丞相的地方就特别高兴,看到批评丞相的地方就到处查资料想理由推翻它。

  

  诸葛亮殿里比较有故事的可能是正脊用乌木大梁,据说那是一根万年乌木,极其稀有。故事的具体内容让我抄一段武侯祠纪念品小册子里的话:1922年修葺孔明殿,因难寻大梁之材,令人犯愁。夏秋之交洪水冲下来一根硕大的乌木,正冲到甲、乙两县交界处。两县的人便争夺起来,都说乌木应当归自己,地方官也卷了进来,闹得冤冤不解,只好请省里裁决。当时的省主席刘成勋积极支持修葺武侯祠,并筹措了经费。他正为大梁犯愁,当即把乌木判给了武侯祠。有人还不服气,刘开导说,这乌木本无主,是河水替老天爷冲来修武侯祠的,谁还争只会遭报应。于是乌木做了孔明殿的正梁,梁上还刻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淡薄明志,宁静致远”,劝告世人切勿贪财,潜心修养。

  

  从诸葛亮殿出来,导游带着我们转向西边,去看讲解的最后一个景点——惠陵。关于惠陵,有一件特别值得欣慰的事,就是它应该从来没有被盗过。大约盗墓贼们研究了一下刘备诸葛亮关于身后事的遗嘱,全都是一切从简的薄葬,想想没啥油水,也就不会去打这里头的主意了。这对君臣活得通透,百年之后也免了盗贼的侵扰。而且据说根据咱们国家的文物法,除非出现什么意外,否则也不会去主动发掘,就这样把它完完整整的留给后人。

        

        看过惠陵之后往南出来,到了邻近文创中心的路口,讲解就算结束了。我沿着一条小径往东,回到刚刚进门的讲解服务那里,还了耳机设备,打算沿着刚刚导游领着的路线再走一遍,把沿途没有走到的地方挑自己感兴趣的看看,顺便拍拍照。就比如惠陵,红墙夹道,曲径通幽,配上红墙之内墓冢上面栽的挺拔修长的翠竹,显得分外典雅,就连我这个比较懒于拍照的人,都不太想错过。


        

        诸葛亮殿再往北,是个叫“三义庙”的地方,刚刚被导游跳了过去,进去一看,“三义”还真是刘关张。北京有个地方好像也叫“三义庙”来着,回头查查里头供的是不是也是这哥儿仨。

        

        除此之外,武侯祠里还有个一定要看的地方,就是“明良千古”特展。天地良心,这是我想磕cp吗?这是官方按头磕呀。

 

   

        展厅布置的相当走心,展览墙上,刘备去世之前的部分背景基本以大红色为主,他去世之后就变成了偏蓝一点点的绿色,配上暗色的灯光,衬托出前期君臣相伴亲近密切、后期只剩孔明孤独坚韧的氛围,还挺能打动人的。展品中有好几件文物介绍写着襄阳市博物馆馆藏,看来是为了特展特意借来的,倒是稍稍缓解了我这次没有时间在回程中路过襄阳一游的遗憾。


        

        逛完特展,我好像是转去了孔明苑那边,然后意外发现了另一个展览——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展厅门口有最近很火的“眼底江山”碑的简介,展厅里面有一段武侯植柏的小科普:蜀汉章武三年(223年)营建惠陵时,诸葛亮曾多次率官员到现场指挥,并带头植树。唐《成都古今记》说:“先主庙西院即武侯庙,庙前双大柏,古峭可爱,人云诸葛手植”。只是当时知己新丧、国家内外交困、危机四伏,难以想象丞相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亲手种下主公陵前的树的。


        看完文化艺术展之后,我又绕回了惠陵那里。刚刚导游带着的时候,只是在墓碑前略看了看,做了简单的讲解就走了,而我自己的习惯是绕墓三圈。倒不是为了祈求什么福气,只是先主刘备也是我非常珍视的人物,绕墓走一走也是想和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多待一会儿。


        绕墓走完,又在红墙那里拍了照,就已经过了中午12点。想看的基本上都看到了,到了这个时间也有些累,需要稍稍休息一下,这才恋恋不舍的出了武侯祠,去马路对面简单吃个饭,打算下午逛武侯祠西区,就是免票的那部分,然后再转转锦里古街。

  

  关于西区值不值得逛一逛这个问题,我其实是犹豫过一下的。记得之前看过一些介绍,说这里是个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的墓园,所以略有一点点嫌弃,觉得这人也太没自知之明了。当年北伐大业未成的丞相都无法坦然归葬成都,尽管他心里说不定很想很想去后能陪在先帝之侧。就算你是我家主公和丞相的粉丝吧,把墓园建在惠陵边上,怎么看都像蹭热度的。不过来都来了,看看也没啥损失,于是我就挑了个下午的时间,从西区南门进入,沿着惠陵外的红墙往北溜达。

  

  刘湘墓在西区的最北边,边上有这人的生平简介,嗯,曾经抗日过一年,既然如此,那我也在心里默默的致以廉价的敬意吧,就不计较他蹭我家“鱼水”流量的事了。

  

  匆匆看了一眼刘湘墓,再转回东边,就是锦里古街了。锦里古街对我而言是个一边嫌弃一边舍不得的地方。说嫌弃是因为它和其他古街相比似乎也没啥特别之处,除非有要好的伙伴一起,边逛边说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很难有耐心逛这样的地方。说舍不得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启程回京的前一天的晚饭时间,我还是忍不住绕道这里来吃晚饭,顺便来和鱼水君臣道别。

  

  锦里古街也算是有挺多蜀汉元素,不过值得看的却不多。就比如诸葛井,现下只剩了一块碑,与杂物沦落在一起;而所谓的诸葛庐,其实就只是个安了扇“诸葛庐”大门的小过道而已,过道一侧则是无人问津的诸葛井。这两样现代人生搬硬套的小景致,如今只怕连取悦游客的功能都不复存在了。反倒是以“章武”、“延熙”命名的小街,让人觉得更亲切有诚意一些。


  

  因为第二天就要回北京,当天傍晚我就越发舍不得走,于是又转回挂着“汉昭烈庙”匾额的大门口,然后再慢慢往惠陵那边溜达。看着以红墙为背景拍照拍得不亦乐乎的小姑娘们,我有些哭笑不得:你们知道红墙里面其实是坟头吗?

  

  不过这样也好。如今山河依旧、四海清平,汉民遍布神州大地,武侯祠这里每天傍晚都有吃饱喝足的年轻人环绕在侧,昭烈皇帝他老人家就在里头乐乐呵呵的看着,再时不时为自家孔明爆棚的人气得意一番,想来也算是当年无论如何不曾想到的意外之喜吧。

评论 ( 6 )
热度 ( 19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芜菁 | Powered by LOFTER